
一场228亿美元的投资败局:李嘉诚为何被中美“边缘化”?
曾几何时,李嘉诚是商界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,其商业帝国横跨地产、能源、电信、港口等多个领域,财富与声望并重。然而,如今已97岁高龄的他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,昔日风光不再,进退维谷,似乎难以再现当年纵横捭阖的风采。
这场危机的导火索,源于长江和记的一则重大资产出售公告。2025年3月初,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宣布,已与由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,拟将其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%的股权出售给该财团。此次交易涉及分布于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,总金额高达228亿美元(约合1376亿元人民币)。
表面上看,这是一笔普通的跨国资产转让,但其背后的战略意义不容忽视。据悉,交易中包括了巴拿马运河沿线的两大关键港口——巴尔博亚港(Port of Balboa)与科隆港(Port of Colón)。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水道,巴拿马运河承载着全球约6%的海运贸易量,其中中国船只占比高达21%,是中国与拉丁美洲、加勒比地区之间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。
更为重要的是,现代港口普遍配备了先进的智能识别系统,能够实时追踪船舶动态、掌握货物信息和航运路线等关键数据。一旦这些战略港口落入美方资本控制之下,对中国在全球物流链中的信息安全与供应链稳定可能构成深远影响。

消息一经曝光,舆论迅速引爆。中国社会各界对这笔交易表达了强烈的关切与质疑。2025年3月13日与15日,《大公报》连续刊发两篇重磅评论——《莫天真 勿糊涂》和《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》,直指该交易“绝非普通商业行为”,警告其可能“助纣为虐”“漠视国家利益”。文中还围绕此次港口出售提出了五个关键问题,强调真正的企业家应以国家利益为先。
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网也于同期转载了这两篇文章,释放出明确信号:在涉及国家战略资产的问题上,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并持审慎态度。3月17日,《大公报》再发社评《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》,进一步阐明立场。同日,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间接回应,批评某些香港商人误信“商人无祖国”的错误观念,指出“没有祖国庇护的商人,就像没有父母的孩子,终将被人欺凌”。
然而,面对来自舆论场的劝诫与警示,李嘉诚始终保持沉默,未作公开回应。随着事态发酵,温和的声音逐渐被更强硬的举措所取代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,宣布对这笔港口交易展开反垄断审查,原定的签约仪式也被迫推迟。此举表明,中国政府在涉及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的关键议题上,不再给予模糊空间,也无意继续“挽留”一位选择站在对立面的企业家。
与此同时,李嘉诚曾寄予厚望的美国方面,此时却自顾不暇。近年来,美国在中美贸易与地缘博弈中陷入被动局面。特朗普政府贸然对中国加征34%关税后,遭到中方有力反制,仅两天内,美股市值蒸发6.7万亿美元(约合47万亿元人民币),苹果、特斯拉、谷歌等科技巨头损失惨重。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加剧,政治局势动荡不安,显然无力全力支持一笔饱受争议的跨国交易。
更令李嘉诚措手不及的是,美国参议院开始对贝莱德集团接手这批“与中国密切相关”的资产表示疑虑,并启动网络安全方面的审查程序,导致首笔付款迟迟未能到账。此前,特朗普曾在就职初期高调宣称要“收回巴拿马运河”,甚至暗示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。国务卿卢比奥首次外访即直奔巴拿马施压,显示出美方对该地区战略地位的高度敏感。如今,美国自身深陷多重困境,自然难以兑现对李嘉诚交易的支持承诺。
事实上,这并非李嘉诚第一次做出引发争议的决策。早在本世纪初,他便开始逐步减持在中国内地的资产,将投资重心转向英国。彼时已有不少人质疑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。而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,他又执意将大量战略港口资产转让给美方财团,其“个人利益最大化”的动机昭然若揭。尽管他惯以“商业无国界”作为挡箭牌,但在国家利益面前,这种说辞早已站不住脚。
就在长和与贝莱德达成协议前夕,美国正酝酿一项针对中国商船征收巴拿马运河“特别通行费”的议案,彻底撕开了所谓“商业中立”的假面具。李嘉诚此时选择将港口资产拱手让出,本质上是对中国信心的严重动摇。
如今,李嘉诚已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。公众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:其旗下产业市值在短短数日内蒸发近千亿港元。他试图抽身退场,却发现已被卷入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。留下港口资产,可能面临美方持续施压;完成交易,则又严重触怒中国市场。进退维谷之下,李嘉诚团队召开记者会试图解释,称此为“资产优化”之举,但舆论并不买账,反而将其行为贴上了“投机”的标签。
有分析人士直言:“他想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,但这个平衡根本不存在。” 中国立场明确:战略资产不能轻易落入潜在对手之手;而美国也并未真心接纳这位昔日盟友,反而将其视为一枚可随时抛弃的棋子。曾经依靠中国改革开放红利崛起的李嘉诚,在国际格局剧变的今天,终于尝到了“骑墙”的苦果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4月7日,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宣布,在审查巴拿马运河港口特许经营合同时,发现存在多项违规行为,计划对批准续签港口经营权的相关官员提起诉讼。这一变故使原本复杂的交易更加扑朔迷离,也为李嘉诚雪上加霜。
97岁的李嘉诚,半生辉煌,却在晚年因一连串战略误判陷入空前危机。他的遭遇无疑是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例: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时代,任何企业都无法真正“脱离政治”。所谓“商业无国界”,不过是空中楼阁。那些主动疏远祖国、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人,终将因其短视行为承受沉重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