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何享国葬礼遇?这位商人撼动山河的不是财富,是赤子之心!

霍英东

    霍英东(1923年5月10日-2006年10月28日) ,原名官泰,祖籍广东番禺,出生于中国香港 ,社会活动家、爱国人士、香港知名实业家、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、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、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。

2006年10月28日,在北京因病逝世,享年84岁。

自托管视频播放器

“红色爱国商人”

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国葬。

   84岁高龄的这位老人去世后,遗体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,澳门赌王何鸿燊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亲自为他扶灵,党中央也为他送上讣告。

   香港社会名流齐聚一堂,泪水涟涟,送霍英东最后一程。

   他被誉为“红色爱国商人”,资产与李嘉诚不相上下,但他将一生奉献给祖国,为中国的崛起贡献了无数力量。无论是抗美援朝的胜利,还是北京申奥的成功,霍英东的身影无处不在,默默地为祖国的繁荣付出着。

   那么,霍英东究竟为国家做了些什么?
   为何他能够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国葬殊荣?
   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霍英东的传奇人生,了解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爱国商人。

冒死援助抗美援朝

   曾经有一位被称为“世纪贼王”的张子强,堪称“黑道天花板”。他绑架过李嘉诚的儿子,囚禁过香港第二富商郭炳祥,并列出一份富商名单,准备将他们当作提款机。

   然而,当他看到霍英东的名字后,竟立刻将其划掉,并叮嘱手下:“不能动霍老爷子。”

   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?霍英东身上又有哪些让人敬畏的传奇故事?

   这个猖狂嚣张的悍匪,张子强,当然不是害怕霍英东,而是因为霍英东的为人实在让他钦佩不已。

   在香港众多富豪中,霍英东算得上出身最为贫困的一个。年少时他漂泊海上,尝尽了生活的辛酸与艰苦。凭借着不屈的奋斗精神,他白手起家,最终积累了不亚于李嘉诚等人的财富。

   新中国成立后,国内百废待兴,亟需发展。然而,英美等国对中国进行了严密封锁,国际局势错综复杂。而此时,朝鲜半岛的战火再起,刚刚摆脱战乱的中国,又不得不卷入抗美援朝的战争。

   当时,中国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物资短缺。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,最能支援大陆的地方就是香港。然而,此时香港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,香港的富商们对大陆保持距离,生怕与大陆接触会招来麻烦。

   为了阻止物资流入大陆,英国海军封锁了周边海域,日夜巡查,甚至对疑似走私的船只开枪威胁。霍英东那时刚刚开设了船厂,名下只有四条船,但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临危受命,冒着生命危险,亲自将药品等重要物资运往大陆,其中还包括一些被港英当局禁运的物品。

   为了躲避英军海军的封锁,霍英东只能趁着天黑偷偷启程,绕行很大一圈,将物资从澳门运送到大陆。即便如此,他的四条船仍然遭遇了重大损失——一艘被撞翻,另一艘被特务炸毁。从那时起,每次船只出发前,霍英东都会亲自跳入水中,仔细检查船底,防止被人暗中安装炸药。

   由于亲力亲为且过度操劳,霍英东一度瘦到仅剩80斤。在抗美援朝期间,霍英东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用物资,救助了无数战士的生命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霍英东的无私奉献,抗美援朝的胜利将会更加艰难。

   霍英东的举动引起了港英当局的强烈不满,他们明里暗里地对他施加压力,甚至让其他香港富商都不敢与他有任何来往,生怕被牵连。霍英东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,曾感慨地说:“没有哪个香港富商,发家后过得像我一样艰难。”

   尽管饱受刁难,霍英东不仅坚持继续为大陆运输物资,还悄然走向了人生的巅峰,逐渐建立起了他在香港的商业帝国。

带头回大陆投资

如果霍英东冒死运送物资支援抗美援朝的行为,还不足以充分体现他的爱国情怀,那么他成为香港顶级富商后,积极支持祖国建设的举动,便是最有力的证明。

   此时,中国已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,热烈欢迎广大华人华侨回国。霍英东得知此消息后,再次毫不犹豫地动身返回祖国。不仅如此,他不仅自己回来了,还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影响力,带领60多位香港富商一同前往。

   回到大陆后,霍英东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号召,大力投资内地建设。他首先对大陆进行实地考察,确定发展方向后,便在广东和深圳着手兴建工厂。他的积极行动不仅推动了自身事业的发展,也激励了其他仍在观望的香港富商纷纷跟进,开始在内地进行投资。

   霍英东与澳门赌王何鸿燊等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,投入了超过4000万港币,建成了后来被誉为“繁花第一枝”的中山温泉宾馆。

   随后,霍英东又与广州政府签下了协议,拿出2亿港币,建设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宾馆——白天鹅宾馆,这也成为了羊城八景之一。宾馆的落成仪式当天,邓小平亲自出席,充分肯定了霍英东的贡献,并为他提供了极高的荣誉。

   许多人认为霍英东愿意投入如此巨额资金,必定是看中了丰厚的回报。然而,事实上,霍英东在投资后并未获得预期的收益,反而吃了不少亏。例如,他曾计划将南沙地区建设成“小香港”,为此投入了超过40亿港币,但直到2004年,他的收益才仅仅突破了3000多万港币。

   与霍英东的艰辛不同,李嘉诚则一度凭借投资赚得盆满钵满,甚至让霍英东失去了香港首富的地位。然而,霍英东早已习惯了在香港面对种种刁难,这些挑战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。他依然不屈不挠,冲锋在前,通过实际行动吸引更多港商回大陆投资,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   除了在经济方面的投资,霍英东还非常重视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。他希望代表祖国未来的孩子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他不仅捐赠了大量资金和物资,还资助了2000多名普通教师,默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。

   霍英东深知,强国必先强民。作为一位热爱运动的人,他对祖国体育事业的支持也尤为突出,这使得他在这一领域同样为人熟知。

永远铭记

   作为香港的顶级富商,霍英东如果选择投身房地产,他的财富必定超过李嘉诚等人,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富。然而,在霍英东心中,祖国和人民永远比金钱和权势更加重要。

   除了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投资,霍英东同样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。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“乒乓外交”感到骄傲,但也为奥运会的赛场上没有中国的名字而深感忧虑。

   为了支持祖国的体育事业,霍英东开始了漫长的国际奔波之旅。在这一过程中,他的慈善捐款超过了150亿港币。霍英东不仅在各种国际体育赛事中奔走,还为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积极造势,四处拉票。

   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,中国终于在1984年重返国际奥委会。霍英东带着全家人一同前往洛杉矶,亲眼见证了许海峰和李宁为国争冠的历史性瞬间。这次奥运会上,中国共拿下了15枚金牌。每当奥运赛场上奏响国歌时,霍英东总会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
   此时,霍英东心中又燃起了一个新目标——如果能在中国举办一场奥运会,那该多么美好!回国后,他立刻行动起来,开始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再次奔波。他投入了1亿港币,成立了一个基金会,用于奖励那些为祖国争光的体育健儿。

   从1990年开始,霍英东便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影响力,积极寻找中国申办奥运的机会。为了支持这一目标,他再次拿出1亿港币,在北京建设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游泳馆,并向国际奥委会承诺:如果中国能够成功申办奥运会,他将投资10亿港币,帮助建设奥运场馆,确保赛事能够顺利进行。

   在得知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那一天,霍英东激动得跳进了泳池,以此表达他内心的喜悦。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一伟大的成就,他再次投资了2亿港币,建成了后来的水立方。也难怪霍启刚最终娶了跳水女王郭晶晶,这一家人和体育事业,尤其是跳水项目,早就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
   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这位热爱体育的老人未能亲眼见证北京奥运会的开幕。霍英东与淋巴癌抗争多年,曾一度战胜病魔,但在2003年病情复发,经过多次治疗也始终未能扭转局势。

   2006年10月,84岁的霍英东在北京去世,国家以国葬之礼为这位传奇港商送别。当他的遗体回到香港后,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送行,李嘉诚与何鸿燊更是亲自为他扶灵。

   这位“红色爱国商人”虽然已经去世多年,但他为祖国所做的贡献,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霍英东的一生,充满了无私奉献与坚定的爱国情怀,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。